|
1、預防誘發因素:
一旦確診,患者往往高度緊張,焦慮,抑鬱,嚴重關切,頻繁求醫,急需藥物控制心律失常。完全忽視病因和誘因的防治,往往會導致本末倒置。常見誘因:吸煙、酗酒、過勞、緊張、激動、暴飲暴食,消化不良,感冒發燒,攝入鹽過多,血鉀、血鎂低等。患者可以結合以往發病的實際情況,總結經驗,避免可能的誘因,比單純的用藥更容易、更安全、更有效。
2、穩定的情緒:
保持平和穩定的情緒,精神放松,不過度緊張。精神因素中尤其是緊張的情緒容易誘發心律失常發生。所以對於病人我們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對待,避免過喜、過悲。太生氣了,不在乎小事,當自己可以安慰自己的時候,不要看緊張刺激的電視,比如遊戲。
3、自我監測:
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時,病人自己最能發現問題。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狀,若能及時發現及時采取措施,可以減少甚至避免心律失常的再次發生。心室顫動患者通常有先兆體征或前驅症狀,如心悸,感覺脈搏有“失脈”增加,此時早休息,口服抗精神病藥片可以預防。
有的患者為自己的心律失常治療摸索出了一套自控方法,發生時可以用之前的經驗控制心律失常。如"爆室性滴定"患者,發作後立即用刺激喉嚨來惡心嘔吐,或深呼吸動作,或壓縮眼睛,達到刺激神經緊張、降低心率的目的,也可以立即恢複。
4、合理用藥:
心律失常藥物治療中強調安全用藥個體化,而有些病人信息往往我們願意通過接收病友的建議而自行改藥、改量。這樣做是危險的。患者必須按照醫生的要求服藥,並注意觀察服藥後的反應。一些抗心律失常藥物有時會引起心律失常,所以我們應該盡可能少用藥,以達到合理的配伍。
5、定期檢查:
身體進行定期組織複查心電圖,電解質、肝功、甲功等,因為具有抗心律失常藥可影響以及電解質及髒器系統功能。用藥後應定期複診,觀察用藥效果和調整劑量。心律不正病徵
6、生活要規律:
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,保證睡眠。因為失眠會誘發心律不齊。運動要適度、量、線,不要用力運動或運動過多,不要做劇烈和競爭性的活動,可以做氣功、太極。洗澡水不能太熱,洗澡時間也不能太長。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,保持大便通暢。飲食要定時進行定量。節制自己性生活,不飲濃茶不吸煙。避免著涼,預防感冒。不從事緊張工作,不從事駕駛員工作。
GMT+8, 2021-1-26 19:16 , Processed in 0.007906 second(s), 12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1.5
© 2001-2010 Comsenz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