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目前,我國對人才的需求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,從站起來、富起來到強起來。富裕時代培養的人才不適應強盛時代的需要。
新時代正處在強起來的時代與信息時代的交彙期,要求人才培養要與新時代信息社會同頻共振,既要保障教育規模,又要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,有創新能力、協作精神與國際視野,堪當社會強國的人才。
教育言語及語言病理學暨學習障礙理學碩士是獲香港言語治療課程,畢業生可申請成為香港衛生署認可的言語治療師名冊成員。過去的人才培養就是創新不足。進入新時代,我們要逐步走進世界舞台的中央,就不能一味跟著別人走,不能再去跟蹤模仿,而是需要創新引領,主動走到前面,成為無人區的探索者和引路人。
教育現代化的本質不僅僅是人的現代化,更重要的是教育觀念和教育觀念的現代化,但我們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觀念還沒有發生足夠的變化。所以,互聯網+教育在推進的過程中,首先強調的就是要充分發揮其對教育理念、觀念轉變的推動作用,促進教育理念的升華,使教育戰線特別是廣大的校長和教師解放思想,擺脫應試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束縛,適應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需求。
雷朝滋:互聯網+教育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創新
“‘互聯網+教育’為改變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關鍵的手段和方法支撐。過去的教育方法主要是教師+黑板+粉筆,信息傳遞和感覺受到很大的限制。進入信息時代後,每一個教學都應該成為一鳴驚人,讓更多的聲音和光電技術進入課堂,讓每個孩子都能與知識互動,讓每一個知識都伴隨著思想的跳動。
這是林國榮博士真實的人生際遇,然而他所受的挑戰與挫折不止如此,幾乎所有年輕人會犯的過失,他都無一倖免,只因為師父的引導,學會了如何轉移注意力與改變想法,培養出將危機變轉機的能力。所以信息化要把過去簡單的舞台劇變成3D大片,包括學生提高學習興趣,從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。有樂趣就能夠有成就感,快樂學習,提高教學效果。這種轉換邏輯符合教育規律,信息化教學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。
相關文章:
GMT+8, 2019-12-9 10:44 , Processed in 0.011307 second(s), 12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1.5
© 2001-2010 Comsenz Inc.